您当前的位置: 河南工业大学校友网 > 校友文苑 > 正文

    联系我们:

    • 地址:郑州高新区莲花街100号
               河南工业大学校友办

    • 邮编:450001

    • 电话:0371-67756887

    • 传真:0371-67756681

    • 电邮:xygzb@haut.edu.cn

     

    孙伟《感悟三十年》(粮院783班)

    作者:孙伟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3/07/10 信息来源:

    在这长风浩荡、秋意浓浓的八月,能和德高望重的孙老师,还有这么多老同学团聚在碧波荡漾、幻影摇曳的呼伦湖畔,重逢在辽阔无际、绿草如茵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共叙同窗殷殷分别之情,此时此刻,我和大家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情无比激动。这次783班同学的三十年聚会,既是一次同学情谊的再叙,又是一次人生驿站的重逢。眼前又看到一个个阔别已久的身影,耳旁又听到那么熟悉和亲切的声音,心情仿佛又回到了昨天!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在聚会前的这些日子里,我辗转难眠、思绪万千,和大家一样都对这次聚会充满想象,充满期盼。此时此刻,面对全班同学,回想起当年的往事、美好的大学时光,回顾三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奋斗历程和生活奔波,点点滴滴全都涌上心头,反复琢磨之后,我想就三十年这个主题,谈两点感悟:

    第一、感悟岁月的流逝。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毕业之后,尽管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十年风风雨雨的沧桑岁月,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许许多多刻骨铭心的感悟。这些天来,在仔细回忆和思索三十年来的风霜雪雨之后,我恍然领悟:

    感悟,是一种体会,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会形成……

    感悟,是一种心境,只有经历岁月沧桑才会沉淀……

    感悟,是一种倾诉,只有经受长久思念才会喷发……

    记得当年我们上学时流行的一首歌的歌词中这样说:“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当时我们觉得二十年是一段多么遥远的时光,而今天我们再次相会却已过了整整三十年。我相信每位同学都真切感受到,飞逝的时光竟是那么无情,弹指一挥间,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早已青春不再、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了。我们不由得感叹,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

    所以,我们只有经历过这三十个春夏秋冬、风风雨雨,不知多少次的成功失败和一次次的坚持、彷徨,尝遍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到,除了亲情和友情之外的一切,竟然是那么那么的渺小……

    三十年的岁月虽然很漫长、虽然很沉甸,却洗涤了我们三十年前身上的幼稚和鲁莽,造就了饱经风霜和成熟稳重的每一个人。今天的我们,不再去向人们炫耀自己在尔虞我诈的官场斗争和几乎是你死我活的商战中侥幸捡到的些许的成就。因为,与这点成就相比,我们不仅失去了青春,还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所以,今天的我们,也不会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因为,我们在失去的同时也拥有了巨大的收获,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历练把我们每个人都铸造成了一部百科全书,而这本书中从头至尾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就是我们的人生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挤出时间,千里迢迢的来参加同学聚会,不就是因为牵挂思念这些年独自奋斗的彼此,一起回顾我们那四年的青葱岁月,并在这种回忆和探讨中得到快乐并进一步鼓起生活与奋斗的勇气吗!

    第二、感悟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与难忘的783班。三十四年前的秋天,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们走进了郑州粮食学院的校园,成为一名让别人仰慕、家人自豪的大学生。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那种特别的感受,是今天难以想象、无法比拟的。

    我们衷心地感谢郑州粮食学院,是这所大学和可亲可敬的老师启迪、教育和培育了我们,使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面对和适应形形色色的社会;我们由衷地庆幸我们有这个783班,是这个充满友爱的团体在毕业后的漫长岁月里,给了我们相互的帮助和鼓励,使我们有了无穷的胆略和力量,去战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艰难险阻。

    今日相聚,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昨天。四年来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历历在目,同学们每一天的拼搏与努力,每一次的成功与喜悦,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老师,正是有了孙老师这样园丁的谆谆教诲,教会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用心血和汗水为我们奠定了人生的基础。

    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无论何时何地,从来不曾忘记当年的美好往事,更不会忘记我们的同学情和深厚友谊。今天回想起来,往事和感受都历历在目,就连刚入学的情景都还记忆犹新。

    我们操着浓厚的方言费劲地交流,相互取笑对方的南腔北调;穿着虽然朴素,但遮掩不住每一位女同学的淳朴和美丽。

    我们班中有提前到校积极参与迎新的刘洪治、还有到处寻找辣椒才能吃下米饭的江西人叶协帮、还有三个讲着标准普通话、而又精明能干的北京人矫林、林友来和耿彬、戴着一副眼镜俨然老师模样的周舒、声音洪亮的男中音贵州人王建生。

    还有那个名字像女孩,实则外柔内刚的徐利平,操着一口广东口音、说话让人费解的林超文。还有那个个头不高,但额头宽阔眼睛深邃的广西人谢志强,由衷赞美自己家乡景色如画的江苏人王荀,来自内蒙的燕翔,他的体魄和名字都会使人联想到健硕、豪放的蒙古民族和大草原。

    还有站在老大哥华庆增面前像两代人、我们的三个小弟弟马汝福、王志宏和陈忠恒。还有上课了却不见人影,最后却不知从哪儿蹦出来的马治平,满口东北口音大哥大哥地称呼、使人倍感亲切但在饭馆吃完饭,却因不满服务偷偷用书包装走人家碗盘的沈宝伟,还有在西流湖架着我游泳的余忠和崔建。还有倍受失眠痛苦折磨,整天把“失眠”俩字儿挂在嘴边但顽强坚持下来的高云峰。

    还有将书贴到眼睛上才能看见字但在足球场上健步如飞的罗玉军、还有已经到了大都市还忘不了农村生活的刘勇献、欣涛、建华、刘莹、红旗和李宁生和我,礼拜天在郊外打麦场的麦件集根晒着太阳睡了一上午,睡起来那种舒服劲,现在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

    我们班虽然只有32个同学,却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各自浓厚的家乡风格,同学们的趣事讲到天明也讲不完。今天我与大家回顾的这些美好而又清晰的回忆实在让人怀恋,这些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点也不会感到遥远……。

    借这次同学聚会的机会,我有两个想法与建议,供同学们商量与思考:

    一、考虑可否建立一个只有我们班的同学才能进入观看和交流的“783博客”。

    二、考虑可否建立一种帮助我们班同学解决困难的“783基金”。

    会场的这幅对联就是我们班同学聚会的真情写照和最好体现:

    遥想当年蓬勃青春昔日同窗怀揣梦想求学郑粮院

    俯视今朝蹉跎岁月天命之年把酒畅谈共话人生路

    再次感谢我们的学校、老师和这个令我们终生难忘、充满友情和关爱的班级!

    再一次感谢孙信通老师能来参加我们班的三十年聚会!

    同时,我们还要感谢王荀、高云峰、燕翔、刘洪治、崔建军等几位同学,正是有了他们的辛苦努力和在资金上的慷慨解囊才使我们三十年聚会得以举行。

    同学们,四年的学习和生活,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无限的美好回忆;三十年的岁月和沧桑,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学情谊;抹不去我们对母校和恩师的永久记忆。这次短暂的聚会之后,我们大家就要回到各自家乡和工作岗位,回去的时候,请带上我衷心的祝福!

    祝愿同学们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平安快乐!

    祝同学情谊地久天长!

    祝愿老师身体健康!

    祝愿母校更加辉煌!

                                                                                               写于2012年8月10日

    作者简介:

    孙伟,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常务副书记,曾任运城市交通局局长、粮食局局长,郑州粮食学院优秀毕业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