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书很厚,早年的生活一页一页的夹在厚厚的书本中,那都是一些很精彩的篇章。
那时侯母校名字叫“第一机械工业部郑州机器制造学校”(简称郑州机专),只有机器制造、研磨、化工三个专业,分大专、中专两个部。国家困难时期停校三年,到1963年重新开学时,根据上级精神取消了大专部。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主要来自省内各大中城市。那时候,母校是当时许多优秀青年向往之地。我是1963年考入学校的,就读机器制造专业,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同学情浓
我们班一共54个学生,女生只有12人。男生们很调皮,根据性格特点给全班女生每人都起了外号,平时谈到女生时从不呼姓名,均以外号代之。男女生平时不搭腔,但到关键时刻就表现出了真挚的友谊。有一次在校工厂实习铸造翻砂,由于六月份天气热,车间温度高,我体质弱喝水少晕了过去,几个力气大的男同学就轮流把我给背到卫生所,我醒来时同学们、班主任都围在床前。有男同学生病的时候,女同学们也端饭倒水的细心照料,平时还帮他们拆洗被子缝补衣服。大家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
不再调皮
我们班男生的调皮令几乎所有的带课老师头疼,但是这些学生又很聪明。往往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他们就在下面玩小游戏,等老师发现后责罚他们回答问题时却又能对答如流,令老师哭笑不得。后来这调皮的毛病因为一件事而完全改掉了。一年级时有一次上制图课,同学太调皮,老师真的生气了,他索性不讲课了,像讲故事一样给我们讲起了他来教学的经过。他本来不想当教师的,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做贡献,然而组织上却找他谈话说国家教育事业人才匮乏劝他当教师,他正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给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才来教我们的,我们这样不珍惜时间,这样不尊重老师令他万分伤感……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们发现他的眼圈红了,课堂上鸦雀无声,从未有过的寂静。从这堂课开始,班里再也没有上课捣乱的了,其他课也好了很多,我们班的学习成绩也更上了一个台阶。
班主任李老师
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也令我终生难忘。李老师当时三十多岁,身材清瘦,表情总是很严肃,大概与我们这些学生不太听话有关。他家人都在农村,生活过得非常艰苦,衣着也很简朴,除夏季外,一年三季都是深兰色的中山装。但即便在这样的艰苦里,他还常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给那些家境困难的学生以支持和帮助。为了带好学生,他倾尽了全身的心血,给我们树立了难忘的榜样,我们从心底敬佩他的为人。在这里我要向我们班主任致以最衷心的问候:李老师,您辛苦了。想必您早已过上了好日子,学生祝您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一年一顿扣碗肉
我在校时国家经济困难,一日三餐凭饭票定量供应。每日早中晚主食各三两,早晚都是咸菜下饭,中午大锅菜每人一勺,平时很少见到油腥,逢节假日才能有点肉炖菜,每年寒假放假前提前过年吃一次扣碗肉(小黑瓷碗里放上大白菜碗底放几片红烧肉上锅蒸,蒸熟把碗扣在另一个碗里,肉就露在上面,看起来一小碗肉其实也就是三四片),这可是同学们奢望了一年才盼来的,早早就赶往食堂排起长龙,用筷子敲打着碗,眼巴巴地望着前面的蒸笼。看到已经领到肉的同学得意的吃,口水都直往肚子里咽。我们每月伙食费九块,我因为家庭条件困难且学习成绩好而被评为一等助学金——每月伙食费免交。
全班没有大合影
因文革推迟分配一年,我在校上了五年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洛阳轴承厂三分厂做了一名铣工,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涯,走上了社会。如今我已是花甲之年,人到老年总喜欢回忆过去尤其是青春年少的学生时代,每每想到母校那熟悉的一草一木,想到同窗五年的学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想到那一件件有趣的往事,不由得心里泛起无限的眷恋。遗憾的是由于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竟没有留下一张毕业合影。三十八年过去了,母校经过发展壮大几经变革想必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模样。我可亲可爱的同学,想必你们当中不乏有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有走上领导岗位的管理专家,为祖国贡献了你们的青春年华。多么希望我们54个人能够再相聚在母校那美丽的校园里补上一张合影啊!
亲爱的母校!我留恋你的过去,自豪你的今天,欣慰你的明天,能作为你的一名学生,今生无憾。
郑州机专63级、68届机器制造班 隋建云
2005年6月26日写于徐州
(本页资料由隋飞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