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母校举办50年校庆,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打开影集,盯着一张张老照片,浮现出一幕幕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在那火红岁月里的情景,虽时隔50年,却像刚刚发生的事性,清晰可见。
1956年学校在建校的同时,也招生开学了。我兴高采烈地到学校报到,只见一切尚在建设中。上课在田野里,借住在402厂(现郑州第二砂轮厂),就餐在荒草地旁边。面对这一系列暂时困难,学校教育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精神,向志愿军学习,号召学生参与到建校的行列中去。同学们对建设自己的家园,人人出谋划策,个个争先恐后。经过我们的劳动,荒凉的麦茬地被我们开拓成笔直的道路,坑坑洼洼的乱石岗被我们用双手修成平坦的篮球场。看到初改容貌的校园,虽然脚底下还是黄土,但心中很是惬意、自豪,很踏实。因为,我们的汗水撒在了校园的角角落落,劳动使我们增添了对学校的几分情意。
建校初期的学习环境和办学条件虽说欠佳,但对不少学生来说,心目中没有感到苦,反而感到甜。为什么?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同学中一些无人供养、食无着落、居无定所、常遭人白眼、痴心求学的他们,虽学业优异,实在无力上高中进大学,只有考中专一条路。当时的教育制度,党和政府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实行全额助学金制,管吃、管住、有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既学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又改变了人生的命运。这是苦孩子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幸事。所以,对借住别处,露天上课,蹲在地上围成一圈就餐等等,没有丝毫“苦”的感觉。内心深处有的只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把报恩情感转化为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刻苦地搞好学习,为建设国家而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老师们对研磨(现称磨料、磨具)专业的历史、现况和在机械工业中的用途,详细告知我们。这个国家急需人才的冷僻专业,在我心中像扎了根一样;为这个行业贡献毕业的精力,是我暗自立下的誓愿。那时候的艰苦与专业教育,奠定了我的人生观基础。
1957年以后,政治运动日渐增多。1958年全国处在大跃进时期,酷夏炼钢铁、严冬挖东风渠。这些运动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考验和锻炼了我们这批青年人。我们逐步懂得,人生道路,要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个人得失。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使我们经受住了严酷岁月的磨练,守住了清贫生活,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工作期间的历程。
1959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机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工作。三磨所是全国磨料磨具工业的科研单位,人才济济。当时心情既兴奋,又感到有压力。我决心以这些精英们为师,学到更深、更实际的知识。从走出学校大门开始,结合专业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多年来我不间断地自学大学课程,时刻给自己充电。通过参加三磨所开办的俄语学习班、英语电大学习班,获得结业证书后,借助字典可阅读这两个语种的文献;系统地学习《高等数学》、《陶瓷工艺学》、《热工学》、《硅酸盐物理化学》、《机械零件设计》和《粉末冶金学》等高校教材,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更好地从事磨料磨具专业的科研与工作增添了后劲。
1969年前主要参加陶瓷结合剂磨具方面的课题研究。如降低陶瓷结合剂耐火度在较低温度下烧成磨具的研究;采用烧熔结合剂改进SIC磨具质量的研究;磨具组织的研究;磨面砂轮的研制等多项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都运用到了工厂的生产实践中。
1970年文革时期,科研工作受干扰较多,进展缓慢。我负责煤炭部科研项目煤田勘探用金刚石钻头和聚晶扩孔器课题的研究。1975年取得明显成果,钻头平均进尺30米,钻进效率比钢粒钻进提高50%;扩孔器比原用扩孔器的使用寿命提高4倍。这两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1978年获河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和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奖。
1979年负责切割花岗石用人造金刚石锯片的研究课题。采用热压工艺和高强度人造金刚石,研制出适用于切割高硬度花岗石的金刚石锯片,打破了人造金刚石不能用于切割花岗石的观念。早在1971年进行金刚石钻头研制的同时,三磨所受济南花岗岩厂的委托,命我进行花岗石(济南青)用人造金刚石锯片的研制,这项任务于1971年年底取得成功,是国内研制生产人造金刚石片的第一人。1983年以后,陆续又研制成功大直径人造金刚石锯片、人造金刚石排锯和人造金刚石圆锯组等课题,锯片的切割效率和使用寿命均达到意大利同类产品的水平。这些课题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和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989年研制薄壁钻开发与应用课题,该课题1991年获中建七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课题的研制成功,为人造金刚石在石材加工工业和建筑工业,开辟了广泛的用途,为国产石材工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回忆自1959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共参加了18项科研工作。其中主持科研项目11项,4项获省、部级奖。党和人民对我取得的一些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1979年晋升为工程师。198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被称为“科研战线的实干家”。1988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2年评为机械电子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有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年底晋升为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对工作后我个人从事的科研成绩的叙述,不是为了夸耀自己,主要是说明和显示这样的道理:是母校把我从一个无知的青年,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成绩中固然有个人的努力,但我和我的同学们,是从母校走出来的。母校培养、教育了我,教我知识与技能,更教会了我做人、教育我为国家永无止境地学习、进取、奋斗,奉献一生!
几十年来,每当走近学校的时候,我都留恋地放慢脚步,深情地看着她的变化。偶有闲暇,总要绕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处转转。抚摸着当年种植的小白杨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靠在树身,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欢乐,仿佛是昨天的事情。脚踏着这片教我做人,传我知识和曾经育成无数莘莘学子的土地,心中倍感亲切和欢慰。在这里,虽然仅仅是读了三年的书,但我的身上永远有它的印记,永远留下青年成长时期的苦乐,永远感谢恩师们的知识传授,永远难忘它给予我去战胜困难的力量。
母校,终生难以忘怀的地方,您一定能在新的征途中,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全国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被誉为“锯片大王”的程春先同志,系河南省唐河县人,1937年出生,1997年退休,是我校研磨专业首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是我国人造金刚石锯片、煤田勘探用人造金刚石钻头和人造金刚石聚晶扩孔器研制成功的第一人。